
(本网讯:图|蔡琪/文|陈昱茹)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,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,近日,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“戎光薪火” 退役大学生士兵实践队走进景德镇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,以 “童心向军魂・艺体筑国防” 为主题,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成长课堂。通过沉浸式军事训练体验、国防知识课堂和安全技能演练等多元形式,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,让爱国情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。当 “戎光薪火” 遇上 “童心筑梦”,一场热血与童真交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里悄然升温!
天刚蒙蒙亮,退役大学生士兵们就已整装待发,以笔挺的身姿迎接师生们的到来。早晨8 点,阳光洒满校园,伴随着激昂的脚步声,身着迷彩服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们精神抖擞地走向操场,带领孩子们开启户外体能课。
升旗仪式庄严肃穆,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孩子们挺直小身板,稚嫩的小手高高举过头顶行少先队礼,眼神中满是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。那一刻,爱国的情感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。
退役大学生士兵们在国旗下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,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将国旗、国歌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,把爱国精神融入每一个讲述的片段,传递到孩子们心间。
在军体拳训练中,退役大学生们耐心地分解每一个动作,“弓步要稳,出拳要有力!” 孩子们认真地模仿着,虽然动作稍显稚嫩,但每一声 “嘿!哈!” 都充满了力量,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蓬勃朝气。
对战演习时,退役大学生们精彩的战术配合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。枪支模型展示环节,孩子们好奇地围在四周,听着士兵们讲解枪支的构造与用途。互动过程中,孩子们拿起模型,在士兵们的指导下,有模有样地模拟持枪姿势。
包扎技能实践环节让课堂变身急救实训场,退役大学生们用绷带演示伤口包扎方法,孩子们两两一组,互相练习,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自己、帮助他人。
最后,大家手牵手在一起,玩起了充满军事特色的游戏。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阳光下的笑脸与迷彩服交相辉映,定格成难忘的成长瞬间。
结束了户外体能课,孩子们又踏入了国防教育课的知识殿堂。退役大学生们首先为孩子们讲解什么是国防,“国防就像是我们祖国的坚固城墙,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,让我们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。” 通过生动的比喻,孩子们对国防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国防科普视频带领孩子们 “走进” 航母甲板、导弹基地等军事场景,直观感受祖国国防力量的强大。当屏幕上出现威武的军舰、先进的战机时,教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惊叹声。
国防知识竞答环节变身“脑力战场”,“中国第一艘航母叫什么?”“军人的帽子上有什么标志?”等问题抛出后,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,孩子们在竞争中解锁国防冷知识。“我心目中的最可爱军人”绘画活动令人动容,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军人形象,有人画背着老人过河的“迷彩叔叔”,还有人写下“谢谢解放军保护我们”,稚嫩笔触饱含对军人的崇敬与感激。
退役大学生们为孩子们开展了防溺水知识堂。他们认真地告诉孩子们要牢记 “防溺水八不准”,并用歌声传递着安全口诀。
“生命只有一次,水边玩耍要注意……”在安全与爱国教育融合课堂,防溺水科普视频用生动的动画真实案例,向孩子们传授识别危险水域、正确呼救的方法。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,将安全知识牢记心间。
心肺复苏救护演习中,退役大学生们用模拟人现场示范急救流程,详细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点。孩子们围成一圈,认真观察,还纷纷上前,用玩偶模拟 “救援动作”,在实践中掌握守护生命的技能。
课堂最后,全场师生共同唱响《歌唱祖国》。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胜利歌声多么响亮……” 清澈的童声与坚定的嗓音交织在一起,孩子们挥舞着亲手绘制的 “小军旗”,歌声中饱含着对祖国最真挚的告白,爱国情怀在旋律中不断升华,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浓浓的爱国氛围之中。
此次活动作为机电学院 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,既是退役大学生士兵 “退伍不褪色” 使命的践行,也是一次跨越年龄的精神传承。当孩子们穿上迷彩服体验军事训练,用画笔描绘军人形象,用歌声礼赞祖国时,国防教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,而是可触摸、可感知的成长印记。正如实践队队长杨俊宏所说:“我们希望通过亲身示范,让孩子们知道‘军人’不仅是电视里的英雄,更是守护岁月静好的平凡人;‘爱国’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责任与担当。” 少年强则国强,童心筑梦正当时。愿这一堂充满热血与温度的爱国主义课,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明亮灯塔,指引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中,心怀家国,勇敢前行!
(编辑:陈昱茹/一审一校:李思霖/二审二校:刘松波/三审三校:何晖)